第九章 年产24吨的制药厂_同志,你的成分太复杂了
笔趣阁 > 同志,你的成分太复杂了 > 第九章 年产24吨的制药厂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九章 年产24吨的制药厂

  「改个bUG,我昨天开游戏的时候才发现老总是奇才不是大师。」

  跟李云龙短暂的寒暄后,步兵专家略微侧过脸,将视线投到了一旁吃瓜的黄河身上。

  二人勉强可以算是老相识,四个月前他们在边区的集体高层会议上有了第一次接触,当时还闹出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笑话。

  虽然黄某人已经跟前世记忆中的诸多大佬们打过交道,但亲眼看到副师长本人后,他还是下意识地念出了那首充满力量的进行曲歌词。

  “向前!向前!向前!我们的队伍向太阳!”

  当时的场面十分尴尬,包括绝境战狐和陆军士气奇才等一众高层都笑出了声,甚至就连恐怖的巨头都多看了他好几眼。

  幸好步兵专家善解人意,顺着接下来的歌词唱了一句,才及时帮黄河解了围。

  “没想到吧,我们又见面了。”

  “上次时间不充裕,今天我们可得抽空继续聊聊。一会儿体检结束后,你跟李云龙一起来总部找我吧。关于你对当前国际局势的看法,我可是非常感兴趣。”

  “好啦,一直堵在门口会耽误同志们办正事。我先回去了,你们赶紧去体检吧。”

  话毕,步兵专家拄着拐杖就准备离开总部医院。

  此时李大团长眼疾手快,他不动声色地挤开对方的警卫员,抢先一步走在自家副师长的身前帮忙开路。

  原本黄河也想跟上去送一程,可走出来的医生却打断了他的念头。

  “黄河在吗?下一位是黄河。”

  “请做好体检的准备,如果随身携带了武器请放在门口的竹筐里。我们有专人负责保管,不用担心配枪的安全问题。”

  听到自己的名字,黄河急忙跟步兵专家和老李打了声招呼,紧接着便走进了会诊室。进入房间后,他看到了两名正在收拾器材的医生。

  跟影视剧里那些白白嫩嫩,梳着马尾辫的女医生不同。

  身前的二位只是在夏季军装上套了一件白大褂,脸上还带着明显的稚气,一看就知道是根据地医学院的学生。

  “同志你好,咱们接下来先做最基础的体格检查,专门负责化验的主任随后就到。”

  “最近你的身体有什么不适吗?以前在战场上有没有负过伤?最近有没有使用什么药物?家族史上有没有遗传病。”

  “请仔细思考,认真回答。这些问题对接下来的体检很重要。”

  八路军的体格检测包含耳、鼻、口、视力和内科,共计十三大项十八小项,甚至心肺听诊,腹部触诊,神经检查等都囊括在内。

  上述流程本应安排在入伍前,可部队以前的医疗体系并不完整,极少部分项目未能保质保量地落实。

  这也是副总指挥安排本次体检的原因之一。

  由于医学技术的限制,民国时期血液、尿液等化验检查的普及率很低。

  如果不是总部医院教授级别的医生够多,给太原周边团级以上的指挥员体检,绝对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。

  上述一连串问题让黄河意识到了一件事,那就是八路军的医疗水平和治疗标准,逐渐朝着欧洲老牌军事强国靠拢。

  好事,大好事!

  得到所有问题的答案后,医生从身旁的桌子上拿起体检单开始记录。

  就在这时,对方突然抬头看了一眼黄河的脸,紧接着又急忙翻出档案认真比对。他的表情变化十分明显,眼瞅着从最初的疲惫转换成了满脸的惊喜。

  “黄局长!我的天啊!没想到您居然回到了山西。”

  “都怪我忙傻了,刚刚居然没注意到是您。快坐快坐,我现在就去给刘院长打电话,让主任们赶紧过来。”

  “您有什么需求就给我说,千万不要跟我们客气!”

  虽然黄河没有直接投身于八路军医疗体系的建立,但他的间接贡献毋庸置疑,在全军内绝对可以排到前三十名。

  毕竟每月一吨的各类药品可不是一个小数字,在光头断了军饷和各种物资配给的现在显得尤为重要。

  更别说还有五名主任医师,跟随药品一起来到根据地。

  这个级别的医生在当今的时期,要么是各大医院的扛把子人物,要么就是国立医学院内的顶级教授。

  在「根据地的医科大学」决策解锁前,各级部队所需的西药只能通过地下交通线从敌占区秘密购买。

  这不仅需要花费本就捉襟见肘的采购基金,还要面临各式各样的危险。

  即使配合上华润集团的秘密通道,八路军的西药供给依旧有不小的缺口。

  随着战争进入僵持状态,无论是国统区还是敌占区,都将药品和医疗器材列为禁运品,采购的难度大大增加。

  尽管八路军后勤部门冒着生命危险,派人深入敌占区的城市,购买一些必需的麻醉药、磺胺、碘片、碘化钾等药品和听诊器、血压计、手术刀具等医疗器械。

  但采购永远只是杯水车薪,巨大的亏缺把当时还是采购署署长的黄河急得满嘴水泡。

  当然了,活人不可能被尿憋死。

  只要思想不滑坡,办法总比困难多。

  在西药技术无法突破的当下,老祖宗留下的中医自然而然成为了部队各大制药厂的首选。

  早在1939年年底时,三大主力和边区制药厂的年产量就达到了1.8吨,只不过这个数字还远远不能满足部队的需求。

  好在「根据地的医科大学」决策解锁后,在数位教授和主任医师的牵头下,八路军制药厂的产能整整翻了十九倍。

  甚至还改进工艺开发出了诸多成品药剂和中成药,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中药西药两开花。

  再加上系统内提供的一吨西药,各大野战医院每个月可用的药品份额已经突破了三吨大关。

  非大型战役时期,盈余的药品可以以成本价出售给根据地内的老百姓们。

  如此一来不仅解决了民众们的治病难问题,还能回笼一波资金用于新药品的开发,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一石多鸟。

  反观光头治下的果脯,按理来说对方的制药业应该发展得也不错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do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do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